五度春秋谱华章,勇立潮头竞风流。自学校第一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中医学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理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营造“和谐、欢畅、大气、阳光”的院风,团结和依靠全院师生员工,攻坚克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推动了学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五年来,始终坚持思想先行、党建引领,将精气神“立”起来
为适应学校建设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中医学院经历了从基础医学院到基础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到中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时代变迁,学院党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以抓铁有痕、动真碰硬的作风建设为全院党员干部树立了标杆,凝聚了合力,提振了砥砺奋进、创新发展的精气神。
五年来,学院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的领导作用,着力推进基层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党支部和党员队伍建设,2016年至今,党支部由5个增至10个,党员人数由56名增至161名。近五年,先后有15人次获评“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党员先锋岗”等荣誉,近10次获评“先进基层党组织”“堡垒榜”,2人获评学校首届“师德标兵”。充分发挥榜样典型引领作用,遴选了一批专业学习、道德素质、科技创新、就业创业、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自立自强等方面的优秀师生代表,开展了“最美大学生评选”“青春榜样说”等活动,引导广大师生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大力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学院始终以服务社会为己任,践行着使命与担当。六个教工支部、四个学生支部分别对接基层单位进行共建,深入社区、敬老院、小学、革命老区、离退休办开展诊疗志愿服务五十余次,服务当地百姓2000余人次。积极开展大学生“第三学期”返乡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开展理论普及宣讲、爱心医疗服务、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志愿服务活动1200人次。连续三年派出扶贫干部3人、援藏干部2人,扎根基层,奉献社会,用初心和热血书写着他们的青春无悔,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五年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培根铸魂,让中医人才“强”起来
学院以“本科教育质量上台阶”为工作目标,以专业评估、专业认证为抓手,秉持“统筹兼顾,突出内涵”的工作思路,遵循“整体提高,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理念,强化学院各专业建设,结合评估、认证要求,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强化本科教学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开展了“教学活动月”系列活动,开展课堂教学设计展评大赛、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赛前培训、优秀学科组评比活动,组织了教案、讲稿、教学方案设计检查以及集体备课等,营造重视和促进人才培养的良好氛围。
薪火相传方能生生不息。学院坚持做好“传帮带”工作,进一步完善了《中医学院“传帮带”培养工程执行条例》。通过开展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培训,以“赛”“培”结合的方式促进青年教师成长。近年来学院教师在国家级教学比赛中获奖9人次、省级获奖8人次、校级获奖20余人次,其中教学标兵3人次、青年教师比赛团体一等奖1项、个人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学院有4个教学团队获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荣誉。
学院秉承双惟理念,大胆创新思维模式,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的实践型、创新型、创业型中医人才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努力提升中医学院学生专业素养。一是创办“中医摇篮班”,强化中医经典学习和中医内证体察训练,体悟“修身治学”“知行合一”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学的精髓,强化学生的基础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为中医人才培养提供示范。近五年,参训学员共200余人,98%的考取研究生。二是强化中医“经典”功底。树立中医四大经典课程的核心地位,通过早诵读强化学生对经典条文的背诵,在文化素质培养中奠定中医思维基础,在经典强化中构建中医临证思维。三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积极准备中医学分阶段考试,组织各学科精干力量编写题库,学生打卡练习以提升通过率,切实加强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与考核,初步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
该院学生先后获得35项省部级以上奖励、发表论文6篇、申报专利5项,学生的《菁珞十二经精油》项目荣获第五届江西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主赛道师生共创组金奖。成功获批中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积极申报中西医结合博士研究生学位授权点,成功招收中医学博士后,实现我校中医学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推进学校世界中医药名校和“双一流”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
五年来,始终坚持教育改革、探索创新,促教育教学“新”起来
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以学院主持参与的教育改革项目为依托,以强化内部管理为重点,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是严格制度,强化学生日常教育服务管理。学院严格落实每周学办工作例会、班长团支书例会制度,形成“学生会部门-班委-班级”和“辅导员-班委-班级”双线工作机制。利用早签到、早锻炼、早诵读、寝室卫生安全检查、晚自习、晚查寝、晚点名等方式强化学生行为养成,利用主题教育、智慧大讲堂等活动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领域,提高安全意识。二是聚焦核心,推动教研室加强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教研室建设的核心工作之一。“十三五”期间,学院各教研室持续加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取得新成果。共出版教材100多部,其中规划教材61部,主编和副主编48人次,获批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校一流课程15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8门。三是改革创新,建立寝室导师制。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切实深化中医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自2021年秋季学期起,对中医专业部分班级新生开展“寝室导师制”培养模式,实现中医学专业本科生理论知识、临床技能和科研素质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中医专业学生培养质量。
五年来,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学科发展,使科学研究“尖”起来
科学研究实现新突破。学院出台相关政策,有效引导院内博士及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加强项目申报前辅导、立项管理,推进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2020、2021年连续获批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较以往增加3.6倍;获批11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社科基金2项,较以往增加2.3倍。章文春教授《中医内证体察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评为2020年度“领跑者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F5000)”。二至丸治疗肝损伤疾病的中医理论与作用机制研究获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0年发表SCI论文突破40篇,出版专著4部,获批专利10项。科研取得了跨越式的提升,获评学校科研管理工作优秀单位。与此同时,学院重视产学研转化作用,先后与深圳市倍轻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签订合作协议,与江西艾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转让消腴本草减肥贴专利使用权。
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五年来,学院获批了江西省中药防治血管重塑相关疾病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中医经典名方(验方)开发与评价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气学说重点研究室,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旴江医学重点研究室等一批省级科研平台。另外,中西医结合成功获批江西省潜力发展学科,循证医学平台规模初成,已成立的江西省中医药食疗产品开发与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食疗平台,也是对外交流、中医药循证科研、社会与企业服务能力提升的窗口。
学术交流取得新进展。成立中国气功二级学会,先后举办第四届、第五届“气·意识与人体生命科学--中医气学说现代科学研究创新发展”论坛,开设了“中医气功全球抗疫直播课”,主办了中国医学气功学会气功医疗专业委员会首届委员大会、世中联疫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中医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会2021学术年会、国家级中医药继续项目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培训班暨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循证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等重大学术活动,让中医传统文化在交流互鉴中焕发新生。
五年来,始终坚持弘扬传统、打造品牌,让校园文化“活”起来
学院以传统中医药文化为依托,不断提升“悬壶志愿服务队”等品牌社团的影响力,持续做好中医药文化节、中医中药校园行、青春讲堂等品牌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教育做实做强。深度参与文明校园创建,积极组织参与中医中药进社区、经典诵读、红色走读、红色云游等活动,组织2000余名学生云游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字展馆,组织8支队伍、50余人次实地调研全省各地红色纪念馆,深入、持久、生动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促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看得到的变化鼓舞人心,看不到的变化浸润心灵。回看五年,有爬坡过坎的艰辛,更有风雨之后见彩虹的喜悦;有可圈可点的精彩瞬间,更有值得总结与汲取的宝贵经验。这五年,中医学院经历着时代的变迁,经受住了严峻考验,也抓准机遇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未来的五年,使命一以贯之,目标更加高远,追求永不懈怠。今后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抢抓建设中医药强省的机遇,坚持党的领导,夯实队伍建设,突出专业优势,强化内涵建设,提高科研水平,提升教书育人能力,脚踏实地,逐梦一流,在实现江中医更加出彩的进程中谱写中医人的华彩篇章!
稿件来源:中医学院
部门审核:章文春
责任编辑:黄志军